<rp id="vunxg"></rp>

<tbody id="vunxg"></tbody>

<tbody id="vunxg"></tbody>

  • <dd id="vunxg"><track id="vunxg"></track></dd>
    <span id="vunxg"></span>

    <strong id="vunxg"><big id="vunxg"><noframes id="vunxg"></noframes></big></strong>
    首頁 >TMT > 正文

    曾被資本熱捧的微微拼車終究難免這樣的結局!

    2016-05-31 10:13:42  
     

      

    創業大潮鼓舞了一群人的理想,資本寒冬澆滅了一群人的希望。對這兩者都深有感觸的,當屬微微拼車的創始人王永。他的項目趕上了創業最好的時光,產品上線短短幾個月之后就受到了投資人的熱烈追捧,有人甚至對其估值10億;他的項目也趕上了創業最壞的時光,沒用多久形勢急轉直下,最終因融資不順倒在了資本寒冬里。

    “我們用3個月的時間,從30人增長到300人,又用3個月的時間,從300人裁員到30人。”王永對網易科技記者說:“如今回頭看,當初的一切都很瘋狂。”

    在最瘋狂的時候,微微拼車每天要補貼掉100多萬元,但后來證明其中30%甚至更多都被刷單者拿走了;地方分公司動輒向總部要走上百萬的推廣費,但結果只帶來1000或者幾百名新用戶;員工普遍拿著高薪,學硅谷文化,每個月的水果酸奶錢都要花掉好幾萬。

    當然,瘋狂沒有持續多久。微微拼車在花掉4000多萬人民幣以后,徹底宣告失敗。這筆錢給王永買來很多教訓,比如:創業要避免燒錢、避開巨頭,否則命運不在自己手中;融資不能貪婪,要及時拿錢,出價最高的不一定最可靠;團隊里要有同舟共濟的合伙人,打工心態的職業經理人往往靠不住;內控和管理工作一刻不可松懈,否則公司會死在內耗上。

    當然,貫穿微微拼車失敗始終的一個問題是——王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創業者,他把微微拼車失敗80%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,“在公司最熱鬧的時候,我一度迷失了自己。”

    《鏡鑒》 微微拼車為何一夜沉沒

    估值從8000萬到10億

    王永是楚星設計、品牌中國等企業的創始人,二十年來他在設計領域悶聲賺錢,從未想過自己會與互聯網創業發生瓜葛。

    但在2014年,各種拼車軟件層出不窮的時候,王永心動了。因為熱衷公益,王永一直關注并推動著公益順風車事業的發展,當他看到商業版本的順風車如此受市場歡迎之時,便決定卷起袖管自己干。

    于是,2014年4月,王永籌備成立了北京微卡科技有限公司;10月,微微拼車正式上線。和嘀嗒拼車、51用車、天天用車一樣,微微拼車希望搭建一個拼車平臺,方便車主和乘客互助出行。不一樣的地方在于——王永是個傳統企業家,他精于傳播,且在全國各地擁有不少合作資源。這個特點幫助微微拼車迅速壯大,同時也導致了微微拼車的最終失利。

    故事回到2014年10月,微微拼車只有不到30名員工,公司賬上的資金也不到400萬。但憑借王永在順風車領域的號召力,以及全國各地的合作資源,微微拼車在多個城市迅速打開了市場。

    資本接踵而至。2014年12月,微微拼車拿到了400萬人民幣的首筆投資,投資方叫中新圓夢,對微微拼車給出的估值是8000萬元人民幣;2015年1月,微微拼車拿到了750萬人民幣的第二筆投資,投資方叫茂信合利,給出的估值是1.5億元人民幣。

    這兩筆投資的進入,讓王永的膽子大了起來,微微拼車隨即進入人員和業務的“大躍進”狀態。在2015年的1月以后,王永對微微拼車是行業第一這個事實深信不疑。他告訴網易科技,當時微微拼車的業務覆蓋了國內180多個城市,注冊用戶數已經超過百萬,日均訂單在3萬單左右。不斷入職的新員工擠滿了位于中關村南大街的鑄誠大廈16層,人滿為患之后又到樓上樓下租用了更多的場地辦公。

    “我們上了《新聞聯播》,我主演的電影《順風車》也啟動了預熱。”王永回憶說,當時一切看起來都欣欣向榮。包括中信資本、盛大資本在內的一大波投資機構絡繹不絕地來登門拜訪。他們給微微拼車的估值也從1.5億變成3億,又從3億變成5億、8億,直到10億。王永在微微拼車大約持股70%,按照10億估值一算,他的身價已為7億。

    “當時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成功了,非??簥^,每天幾乎十六個小時都在工作。”王永甚至開始謀劃上市,謀劃全球化,謀劃一個規模更大的私家車共享經濟平臺。

    中新圓夢、茂信合利都希望能投出更多的資金,但被王永以不愿出讓更多股份、希望小步快跑為理由拒絕了。當投資人給微微拼車估值1.5億、3億、5億的時候,如果王永拍板,錢也許很快就會到賬。但王永希望聽到更高的出價。

    終于,中信資本喊出了10億報價,王永開始心動。為此,他甚至還拒絕了一家A股公司10億人民幣收購微微拼車的請求。但很快,他就為自己的貪婪和猶豫付出了代價。

    《鏡鑒》 微微拼車為何一夜沉沒

    投資人一夜之間全部消失

    在微微拼車最受資本追捧的日子里,有一位知名投資機構的負責人約了三次才見到王永。除了王永每日要跑三四個城市演講、比較忙的因素外,他也坦誠,因為估值漲的太快,自己“有了傲氣、不知天高地厚”。

    驕傲和貪婪加在一起,讓王永在猶猶豫豫的狀態下拒絕掉了很多急于入局的資本,而把未來孤注一擲在出價最高的中信資本身上。就在中信資本做完盡職調查、準備開投決會之前,故事發生了致命轉折——滴滴來了。

    2015年2月14日,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宣布合并。合并后沒過多久,就傳出滴滴將要推出拼車產品“滴滴順風車”的消息,這對微微拼車、嘀嗒拼車、51用車和天天用車這些拼車行業的創業公司來說,是非常致命的一擊。事實也證明,沒過多久,拼車行業的另一個創業公司“愛拼車”就宣布了停止運營。而擺在其他玩家面前的最迫切問題是——滴滴把投資人都嚇跑了。

    王永顯然沒有預測到這樣的結果,否則他應該先拿一筆錢活下來,而不是一味等待高估值。有趣的是,在宣布推出滴滴順風車之前,滴滴的團隊還曾拜訪過微微拼車,并且信誓旦旦地對微微拼車的高管說,滴滴不會做拼車,即使做也會采取收購或合作的方式。這件事讓王永至今都耿耿于懷。

    滴滴把中信資本嚇跑以后,微微拼車并沒有馬上到走投無路的地步。那時候,微微拼車每天要燒掉100萬人民幣,賬上的錢所剩無幾,但如果放低估值去融資還是有一定機會的。

    果然,盛大資本來了,他們給微微拼車的估值是4億人民幣,愿意投出1億人民幣換取25%的股份,其中4000萬來自盛大,另外6000萬來自兩家跟投的機構。與盛大的談判非常漫長,而微微拼車賬上的錢已經快要花光了。為了維持僅存的一點希望,王永個人先后拿出2000多萬投入公司。

    在業務方面,微微拼車一度加大了在上海、杭州等城市的補貼力度,僅僅是為了能做出漂亮的數據給盛大看?,F在回想起來,王永說,那時候自己就是賭博心態。

    而結果是,他賭輸了。2015年6月,股市暴跌,在這樣的背景下,盛大資本在投決會上決定不會投資微微拼車。而王永轉身去找其他投資人時,發現沒有任何人有絲毫接盤的意愿,無論估值可以降到多低。

    自知大勢已去,王永加大了裁員的力度,“從30人到300人很容易,但從300人到30人,過程中的痛苦可想而知”。

    黄色视频无码免费看
    <rp id="vunxg"></rp>

    <tbody id="vunxg"></tbody>

    <tbody id="vunxg"></tbody>

  • <dd id="vunxg"><track id="vunxg"></track></dd>
    <span id="vunxg"></span>

    <strong id="vunxg"><big id="vunxg"><noframes id="vunxg"></noframes></big></strong>